准确把握监管形势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2021-02-19 广宁县委副书记、县长 姚灵炎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报南粤食安融媒体 编辑:小蝶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衡量地方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的一日三餐,让大家切身感受饮食安全,是广宁县委、县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我们要严格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坚持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持之以恒把食品安全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食品安全现状
广宁县地处北江支流绥江中游,是山区县和革命老区,是全国著名“竹子之乡”、“武术之乡”和“厨师之乡”。近年来,广宁县食品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广宁县共有餐饮服务单位2386家,其中学校食堂128家,企事业单位食堂89家,大型餐馆8家,中型餐馆109家;有食品流通店2893家,其中大型商超23家,大型批发部28家,校园及校园周边食杂店61家,农贸市场16家;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281家,食品生产企业38家。其中A级企业6家,B级企业23家,C级企业9家。广宁县县食品安全总体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二、认清工作形势
广宁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四个最严”,强力推进“四有两责”;突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但我们也必须要清醒认识到,食品安全涉及面广、事物多、监管难度大,使得广宁县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不容过于乐观,影响和制约食品安全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易发、高发、多发的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严重影响广宁县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准确把握新时代食品安全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源发性、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或事件的底线,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再立新功。
三、树立责任意识
食品安全是一项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民心工程”。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的“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为工作导向,把工作清单化、精细化,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树立高度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把食品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以法定代表人负全面责任、主管人员负首要责任、从业人员负直接责任的食品安全责任制度。生产经营企业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大力推广应用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组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关键岗位从业人员集中培训食品安全知识。
四、突出两个重点
一是重点加强食品诚信体系建设。强化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培育食品安全诚信环境,推进诚信建设常态化,提高食品领域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使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质量诚信和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努力营造“守信受益、失信惩戒、诚信自律”的行业氛围。通过失信曝光、分类监管和市场退出机制等手段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进一步形成健康有序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和运行机制。二是重点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广开渠道听民意,主动征求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不断加强对群众,尤其是在校学生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市民的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护能力;继续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创建宣传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参与、监督食品安全”的共建共享氛围。
五、落实民生实事
推进食品安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贯彻落实省、市政府民生实事要求,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年每千人4批次,其中针对农药兽药残留的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年每千人1.5批次。组织实施监督抽检方案,对婴幼儿辅助食品、乳制品、酒类、含乳食品、肉制品、米面制品、蜂产品、畜禽水产品、食用油、食盐、餐饮食品、餐饮具等重点品种开展监督抽检。对全县8家农贸市场开展以蔬菜类、水产品类和肉类为主的快速检测,及时公示快速检测信息,不合格产品处置率达到100%,全年快速检测不少于28800批次。
六、推进专项整治
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开展打击农村地区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开展食品生产小作坊综合治理行动,规范白酒、花生油、豆制品等重点品种食品小作坊生产行为,充分运用监管、约谈、处罚等综合手段解决突出问题;以酒类食品加工生产小企业、小作坊、批发商等为重点,开展酒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开展校园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检查工作,排查食品安全隐患,预防学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守护校园食品安全;开展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检查入网餐饮经营者的资质审查及备案管理工作和送餐单位是否建立对送餐人员开展培训和管理制度及其落实情况;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严厉打击采购、经营来源不明、未经检验检疫和检验检疫不合格肉品行为,切断非洲猪瘟通过餐厨剩余物传播的链条。
七、促进共治共享
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发动社会公众、商会协会、新闻媒体、第三方机构等参与到食品监管工作中来,健全食品投诉举报机制;主动公开近期部门监管动态、食品抽检信息、案件查办信息等,提供科普宣传和消费警示,及时向市民提供全面、准确、客观的食品安全信息,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和辨假识假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努力构建社会共治的新格局。
相关文章
- [ 2025-06-23 ]
- [ 2023-07-07 ]
- [ 2022-03-03 ]
- [ 2022-03-03 ]
- [ 2022-02-25 ]